季节交替,警惕预防心脑血管疾病!
季节交替 预防心血管疾病
送走了烈日炎炎的夏季,迎来了秋高气爽的秋季;立秋之后夜晚凉爽了许多,但白天依旧很热。夏秋交替的时节,气温忽上忽下,这种交替的冷热会增加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
这5个时刻心脑血管疾病高发!
01.
温度变化时刻
(1)换季时气温的变化,尤其是夏秋、秋冬两季切换时气温骤升骤降甚至反复不定。
(2)进出空调房时的气温变化,如果空调气温调得太低,室内外温差过大也会引起血管收缩,出现急性心梗或脑卒中。
02.
情绪波动时刻
悲伤情绪无法排解时,交感神经系统会分泌出大量激素,使心跳加速、动脉收缩,降低心脏泵血功能,进而引起如心痛、气短和休克等症状。建议保持心态平衡,切忌过喜过悲。
03.
过度劳累时刻
太过繁忙、高压紧张的工作,会不断刺激人的交感神经。如果始终处于高度紧张状态,交感神经长期太过兴奋,会导致心脏负担过大,心率加快,甚至产生心律失常。长此以往,心脏会受到损害,导致意外心脏事件的发生。
部分突发性心脏病患者猝死就是因为连续熬夜、情绪激动、紧张,诱发了神经功能失调,冠状动脉痉挛,心脏突然缺血而猝死。
04.
排便时刻
在如厕时出现心梗的案例并不少见。不少中老年人大便不顺畅,用力排便时,腹内压增大,血压迅速上升,甚至较平时翻一番,这都会增加心脏负担,诱发心肌梗死。
冠心病患者及中老年人在如厕时切忌用力过猛,大便不顺畅时,可通过药物等方式辅助排便。
05.
晨起时刻
凌晨、晨起也是心血管的一个危险时刻,不少人在这时候被夺去生命。早晨起床,人从“半休眠”状态苏醒,呼吸心跳加快,血流加速,容易使已老化的心脑血管破裂,黏稠血液易形成血栓造成栓塞。这就是专家广泛认同的“魔鬼时刻”。晨起在床上活动四肢后再缓慢坐起。
心脑血管病人警惕4个危险信号 01 心跳不规律,多表现为心悸、心跳过快等,如果经常性发作,建议及早就医。 02 出现呼吸困难、呼吸急促、气喘、憋气等。有时候睡觉被憋醒,需要坐起来才能呼吸,警惕是心衰,建议及早到医院检查心肺功能。 03 脑供血、脑供氧异常时,容易有头晕或晕厥等意识模糊现象,警惕是中风前兆。 04 突发性胸痛、肩痛、胃痛等,警惕是心梗发作的前兆。 日常做好这几点预防 01 避免烟酒,合理饮食 烟酒会促发心肌梗塞,造成心脏衰竭,是心脏病人的大忌。除了尽量避免烟酒外,还应注意合理饮食,适量摄入蛋白质、蔬菜、水果、碳水化合物、脂肪等,控制食盐的摄入量。 02 适量运动,放松心情 患有心血管疾病的患者要合理锻炼,散步、打太极以及慢跑都比较适宜。同时,保持平和的心态,避免情绪过于激动和感情上的大喜大悲对预防心梗有特别重要的作用。 03 睡眠充足,注意保暖 保证每天八个小时以上的睡眠时间,中午也要坚持午睡。立秋过后,早晚明显感觉凉爽很多,及时的增减衣物,夜间睡觉盖好被子,做好保暖工作。 04 定期检查,注意防护 像有高血压、糖尿病这些疾病的人,就要注意保持血糖和血压不升高。养成定期检查的好习惯,了解各项指标是否正常,早发现问题,才能尽早控制病情。
文章素材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